杨万里诗里的别样西湖,你真的读懂了吗? 当前动态

红网   2023-04-04 13:03:26

杭州西湖,四季皆美。而一到夏天,这里的景色更为绚丽。


【资料图】

2017年暑期,和家人再次来到这里。

又是一年夏历六月。几湾荷花,竞相盛开,妍红碧绿,将西子湖装点得别有一番景象。

一天清晨,我和家人漫步苏堤,经北山路来到断桥旁。在一片荷花中,我们寻觅着杨万里与西湖的故事。

那是公元1187年夏天的一个清晨。雷峰塔南面的净慈寺,几分凉爽,几分宁静。

天色已明,一弯月亮还挂在天边。一位年约60岁的长者,与一位50多岁的壮年人,一同步出了净慈寺。

那位长者,就是时任南宋朝廷“副部级干部”(尚书省左司郎中)的杨万里。那位壮年人,就是时任皇帝秘书(直阁秘书)的林枅,字子方。

这两人,既是上下级,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杨万里得知,皇上准备安排林子方到福州任“副市长”(转运判官),想劝劝林子方继续留在京城杭州,于是就相约清晨湖畔散步。

涟漪轻漾,荡起阵阵凉风,驱散着知了声中的暑热。

他们俩从湖边南山路,踏上苏堤。苏堤两旁,荷花竞艳,柳条摇曳。来到北山路,杨万里即兴吟诗一首: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沿着北山路,他们俩一路北行,聊近日的诗文创作,聊西湖的景象变迁,聊荷花的清香纯美。其实,杨万里最想说的,是希望林子方不要去任职福州,继续与自己共事。于是,他望着湖畔荷花,稍许思索,又随口吟诗一首: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隐喻的是:我们最好的工作平台在京城,这是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所在。你林子方跑到那么远的福州去何必呢?在朝廷,我们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有皇上支持,我们可以大显身手呵!

杨万里诚心希望好友留在京城,珍惜“接天莲叶”,当好“映日荷花”。林子方是否听懂,不得而知。后来,他还是去了福州。此后,史书上再也找不到有关他的记载。据说,他在福州任上勤勉尽责,善始善终。

在一般人看来,杨万里的第二首诗,似乎喻意在权力中枢工作,优于其他地方。有“主要领导”的关照,就会“升迁机会”多多、“待遇好运”多多。于是,千方百计接近权力中枢、接近“主要领导”,多沾“阳光雨露”,就成了不少人的心计和期盼。

其实,杨万里的本意并非如此。他一生为官刚正清廉,“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履”,也就是将做官富贵看作是一双旧鞋,随时准备丢弃。他当京官时,在箱子里专门放了一笔钱,备作随时辞官回乡的盘缠。所以,他说的“西湖六月”,是指此时此地,想要为国为民做点事,要有好的环境、好的平台、好的时机。有了适合的环境、平台和时机,才能心情舒畅、得心应手、施展才华,从而“映日荷花别样红”。如果不能如愿,宁愿躲避。

果然,一年后,杨万里因为直言真话,得罪了皇上。五年后,他因不满朝廷有损百姓利益的政令,也不屑于与擅自专权的皇族大官僚韩侂胄为伍,称病辞官回到老家江西吉水。后来,两代皇帝召他为官,他仍幽居婉拒,直到80岁终老故乡。

杨万里远离了朝廷,远离了权力中枢,远离了官府,心中有着自己的“西湖”、自己的“红日”!

他和林子方漫步西湖吟作的两首诗,后人题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第二首,千百年来老幼皆知,并编入了小学课本。诗的喻意已为世人渐渐淡忘,成了对娇艳荷花浓墨重彩的赞美诗。

我们在湖畔座椅上片刻休息。远远望去,断桥旁的一湾荷池,荷叶波痕凝碧,荷花娇红高洁。

杨万里刚正不阿的品行,如同眼前绮丽的景象:“映日荷花别样红”。

文/图 马栏山人

[ 最近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