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大家在挑V领时一定要从第一行开始起针,两边要对称,挑口袋时要根据整体版型来挑,选择的高度要根据领子高低来定,不然做出来的衣服肯定不美观……”5月28日,在灵武市崇兴镇台子村的国斌亚琦制衣车间里,老师吴学琴和车间主任杨静正在给20多名女工讲解毛衣挑撞技术。吴学琴在国斌亚琦有12年的制衣经验,她的梦想就是通过小小的制衣间,能培育出更多制衣能手,为台子村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今年,台子村以吴学琴为导师,申报了银川市2023年导师帮带项目,希望通过打造“台子巾帼”留守妇女创业基地、推出“风味台子”电商直播间、开展“才在台子”制衣技巧技能大赛三步走,培育本土人才,壮大特色产业,实现集体致富,走出台子村的振兴之路。台子村这幅干劲十足的画面,正是灵武市乡村人才工作的动人缩影。
近年来,灵武市紧紧围绕自治区“才聚宁夏1134”行动,探索创新“1333”乡村人才工作思路,诚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真心留才,“人人竞相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乡村振兴人才格局全面形成,乡村人才已成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在梧桐树村的高杆林种植基地里,驻村第一书记杨文吉正给农户讲解香菜病虫害防治及成熟期注意事项。该村田间课堂已开课多时,通过在高杆林集体地里建立导师帮带工作室,真正实现将“课堂搬到田地上”,长期为村民提供理论学习、技术扶持,解决农户疑难问题。同时将村上科技特派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纳入导师帮带人才库,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人才成长与产业提升同向共进,切实激活农村实用人才“一池春水”
据了解,今年5月,灵武市组织召开导师帮带项目申报评审会,最终上报导师帮带项目37个,着眼奶产业、高端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打好“政策招引+项目助力+资金支持”组合拳。着力推动落实人才培养、引进、活力、暖心“四大工程”,切实为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搭建更高平台、提供更优服务。(宁夏日报记者 张晓慧/文 图片由灵武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