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垚仟)7月8日,作家、编剧蔡骏携新作《谎言之子》做客南京大众书局,与小说家、诗人韩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围绕新作与悬疑小说的写作展开对谈。
△活动现场(左起:李黎、蔡骏、韩东)
自22岁发表小说以来,蔡骏曾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悬疑小说第一人。在写作悬疑小说20年之后,蔡骏推出了新作《谎言之子》,这也是他出道二十年来的里程碑式作品。《谎言之子》讲述了刑警许大庆在退休前三个月经历了一起命案,而这起案件的调查又牵扯出16年前的一起悬案,于是一个个谎言渐渐浮出水面。
(资料图)
新书出版后,蔡骏已经在全国多地展开分享,被问及现在再看这部作品,有什么新的感想,蔡骏表示,任何一部作品的生命都有成长和衰老的过程,小说也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成熟的小说应该能够经受读者的讨论和设想,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具有多维的面向和可能性,而这印证了小说就是可能性的艺术。
写作二十年,蔡骏一直在追求小说写作上的创新,也总能给读者带来惊喜。被问及如何寻找写作的灵感,蔡骏表示,对他而言日常生活就是一种“采风”,“哪怕是街头的匆匆一瞥,一个陌生人或一个奇妙的意象,都会对内心产生影响,产生创作的冲动,但最终变成小说是一个综合性的把握和思考的复杂过程。”
与此同时,蔡骏认为小说家应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因为当下的写作,中国文学总体而言相比世界文学是落后的,所以不能停留在原有路径上,应该有所变化,“只有尝试过了,才能在语言、文本、结构、故事创意、故事主题上有创新和突破,比所谓的成熟或原地踏步的繁殖更好,才能让自己和中国文学有所突破,才能让读者看到更广阔的文学世界。”
△蔡骏
作为一名纯文学作家,韩东表示,他其实对于很多“严肃文学”作品存疑,“很多所谓严肃作家,在严肃文学的牌子下写着东西,但从读者的亲和力和文学指标上看,作品都很差。”在韩东看来,评价文学的标准只有写得好或者写得不好,类型小说的诉求是故事性,严肃小说虽然标榜没有任何实用性,但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实际上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有很多作品,比如《圣经》《韩非子》等,最初并不是为文学目的而创作,但同样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
韩东认为,蔡骏创作的悬疑小说兼具了故事性和文学性,“故事性让读者拿起书就放不下来,而文学性能够吸引读者放下书,再拿起来。”这种文学性表现在小说语言上,韩东评价,蔡骏的小说语言非常讲究,追求出奇制胜,语言紧凑,具有美感,同时也符合文本内容;这种文学性也体现在小说结构上,不同于一般的悬疑小说在结尾处揭开谜底,《谎言之子》的每一章都有阴面和阳面,将谜底嵌入每一章中。
△韩东
对于分享会的主题“生活是最大的悬疑剧”,韩东认为这是可以成为“金句”的一句话,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对生活中的所有事物保持“确定性”,没有任何人能够确定自己的未来,人们试图通过计划、通过各种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和努力,寻求一种“确定性”,但“唯一能够应对不确定的就是个人的心理,不论遇见什么事情,都能够从容面对。”
《谎言之子》
蔡骏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社供图
(校对 周露)